层次分析法
这是我的层次分析法笔记
评价类模型
层次分析法(AHP)
- 评价类问题可以用打分解决(注意评价时各指标权重和为1,同指标打分和也为1)
权重指标 | 方案一 | 方案二 | ······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指标一 | ||||
指标二 | ||||
指标三 | ||||
······ |
- 评价类问题的三个问题:
- 目标?
- 方案?
- 指标?(文献、常识法、快搜、谷歌搜索)
- 如何确定权重?
两两指标比较推出权重
标度 | 含义 |
---|---|
1 | 两因素同等重要 |
3 | 一个比另外一个稍微重要 |
5 | 明显重要 |
7 | 强烈重要 |
9 | 极端重要 |
2,4,6,8 | 上述判断的中值 |
倒数 | A和B比是3,那么B和A比就是1/3 |
指标一 | 指标二 | 指标三 | 指标四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指标一 | $a_{ij}$ | |||
指标二 | ||||
指标三 | ||||
指标四 |
判断矩阵的内容用专家系统利用上表填
- $a_{ij}$的意义:与j相比i的重要程度
- 当i==j,为1
- $a_{ij} \times a_{ji}==1$(正负反矩阵)
- 怎么在一个指标上给方案打分? 依旧用判断矩阵
指标 | 方案1 | 方案2 | ······ |
---|---|---|---|
方案1 | |||
方案2 | |||
······ |
可能会出现“不一致”现象
$a_{ij}=\frac{i的重要程度}{j的重要程度}$
$a_{jk}=\frac{j的重要程度}{k的重要程度}$
$a_{ik}=\frac{i的重要程度}{k的重要程度}=a_{ij}\times a_{jk}$
一致矩阵特点:各行(各列)之间成倍数关系
**注意:**使用判断矩阵求权重之前,一定要进行一致性检验,即$a_{ik}=\frac{i的重要程度}{k的重要程度}=a_{ij}\times a_{jk}$
一致性检验
充要条件:
- $a_{ij}>0$
- $a_{ij}=1 \quad \text{if } i==j$
- $[a_{i1},a_{i2},···,a_{in}] =k_i[a_{11},a_{12},···,a_{1n}]$
一致矩阵有一个特征值为n,其余特征值为0
越是不一致,最大特征值与n相差就越大
一致性检验标准步骤
- 计算一致性指标CI
$$
CI=\frac{\lambda_{max}-n}{n-1}
$$
$\lambda_{max}$就是最大特征值
查找对应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
计算一致性比例CR
$$
CR=\frac{CI}{RI}
$$
若CR<0.1则可以接受
一致矩阵怎么计算权重
1. 构建判断矩阵
首先,构建一个 $ n \times n $ 的判断矩阵 A ,其中元素 $ a_{ij} $ 表示因素 i 相对于因素 j 的重要性。
示例
假设有 3 个因素 $C_1, C_2, C_3 $,判断矩阵如下:
$$
A = \begin{bmatrix}
1 & 3 & 5 \
\frac{1}{3} & 1 & 2 \
\frac{1}{5} & \frac{1}{2} & 1
\end{bmatrix}
$$
2. 计算权重向量
特征法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来计算权重。以下是具体步骤:
步骤 1:计算矩阵 ( A ) 的最大特征值 $\lambda_{\text{max}} $
最大特征值 $\lambda_{\text{max}} $ 是矩阵 ( A ) 的最大特征值。
步骤 2:计算特征向量 ( w )
特征向量 ( w ) 是对应于 $\lambda_{\text{max}} $ 的特征向量,归一化后即为权重向量。
步骤 3:归一化特征向量
将特征向量 ( w ) 归一化,得到权重向量。
3. 具体计算过程
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方法:
步骤 1:计算矩阵 ( A )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
使用数学工具(如 MATLAB、Python 等)计算矩阵 ( A )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。
步骤 2:选择最大特征值 $\lambda_{\text{max}} $
从所有特征值中选择最大的一个,记为 $\lambda_{\text{max}} $。
步骤 3:提取对应特征向量 ( w )
选择与 $\lambda_{\text{max}} $ 对应的特征向量 ( w )。
步骤 4:归一化特征向量
将特征向量 ( w ) 归一化,得到权重向量:
$$
w_i = \frac{w_i}{\sum_{j=1}^{n} w_j}
$$
以下是对上述矩阵 ( A ) 的计算过程:
步骤 1: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
假设计算得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如下:
• 特征值:$ \lambda_1 = 3.039, \lambda_2 = 0.019, \lambda_3 = -0.058 $
• 特征向量:
$$
w = \begin{bmatrix}
0.633 \
0.267 \
0.100
\end{bmatrix}
$$
步骤 2:选择最大特征值
最大特征值为 $\lambda_{\text{max}} = 3.039 $。
步骤 3:提取对应特征向量
特征向量为:
$$
w = \begin{bmatrix}
0.633 \
0.267 \
0.100
\end{bmatrix}
$$
步骤 4:归一化特征向量
归一化后得到权重向量:
$$
w = \begin{bmatrix}
0.633 \
0.267 \
0.100
\end{bmatrix}
$$
层次分析法(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, AHP)是一种将复杂决策问题分解为层次结构,通过量化主观判断进行多准则决策的方法。以下是其大体步骤:
1.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
• 目标层:明确最终目标(例如“选择最佳供应商”)。
• 准则层:分解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(如价格、质量、服务等)。
• 方案层:列出可选方案(如供应商A、B、C)。
示例:
1 | 目标层:选择最佳供应商 |
2. 构造判断矩阵
• 两两比较:对同一层次的准则或方案进行重要性比较,使用 1-9标度法(1=同等重要,9=极端重要)。
• 构建矩阵:例如,比较准则层中的价格、质量、交货周期,形成如下矩阵:
1
2
3
4 价格 质量 交货周期
价格 1 3 5
质量 1/3 1 2
交货 1/5 1/2 1
3. 一致性检验
• 计算权重:通过特征向量法或几何平均法,得出各准则的权重。
• 检验逻辑:计算一致性比率(CR)。若 CR < 0.1,判断矩阵合理;否则需调整比较值。
• 公式:( CR = \frac{CI}{RI} ),其中 ( CI = \frac{\lambda_{\text{max}} - n}{n-1} ),( RI ) 为随机一致性指标(查表可得)。
4. 计算方案层权重
• 对每个准则(如价格、质量),分别构造方案层的判断矩阵,重复步骤2-3,计算各方案在该准则下的权重。
5. 总排序与决策
• 综合权重:将准则层权重与方案层权重相乘,得到各方案的总得分。
• 排序:按总得分从高到低选择最优方案。
关键特点
• 量化主观判断:通过1-9标度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分析。
• 动态调整:若一致性检验未通过,需重新调整判断矩阵。
• 适用范围:适用于资源分配、风险评估、供应商选择等复杂决策问题。
示例结果:
若供应商A在总排序中得分最高,则选择供应商A。通过AHP将复杂决策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,降低主观随意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