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现象学
这是我的《精神现象学》笔记
导言:
黑格尔把《精神现象学》作为他的科学体系第一部,但是在《哲学百科全书》只精神现象学只作为了第三章的一个小节。
邓晓芒:黑格尔是为了掩盖自己所有哲学的起源,后期在哲学百科全书做了更加具有逻辑的理解
精神现象学是一种意识的经验科学,不是逻辑性的
黑格尔认为经验性的是世俗的是堕落的,但是从逻辑学的角度理解世俗生活就拯救了世俗生活
黑格尔认为逻辑就是上帝
黑格尔尝试阐述的是逻辑本身,就是上帝本身
黑格尔认为逻辑学就是上帝创造万物的蓝图
这就是为什么黑格尔避免把精神现象学摆在哲学百科全书的最前面,因为上帝具有第一性
所以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还是起源于《精神现象学》
马克思:黑格尔把自己的精神讲成世界结构,谈的始终是世界意识,即其本身的意识
精神现象学的读法:
- 考察的是一般意识的发展过程
- 将所有的偶然性避开,讨论的是意识发展结构
黑格尔:历史是逻辑的必然
超越心理学:考察的并不是人类心理,而是任何可能具有意识的普遍发展
黑格尔:现象本质分立;胡塞尔:本质即现象;康德:现象与本质分离,且本质不可知
胡塞尔:超越自然主义
心理学是科学,是自然哲学
人类学、民俗学使用实证方法也是一种科学
现象学谈的是意识本身结构
精神现象学是人类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学问,介于客观性与完全主观性之间,是主观精神的客观逻辑结构
- 读精神现象学要做到反思、阅读自己,使用黑格尔的方法分析自己的精神结构
- 读精神现象学就像读小说,把别人的人生纳入到了自己的人生
- 要超越一个人必须了解其思想才能超越
- 人的精神生活的逻辑决定了历史的逻辑
精神现象学结构
- 可以分为五个大部分:意识(知觉)、自我意识、理性、客观精神、绝对精神(宗教、绝对知识)
- 前三个是主观精神,后面两个是客观精神
- 前三项作为主要的精神划分阶段(A、B、C)
- C可以分为C(AA)理性本身 C(BB)作为精神的理性C(CC)作为宗教的理性 C(DD)作为绝对知识的理性
序论:论科学认知
当代的科学任务
导论
在学习真理本身之前,先对认知本身探究是很有必要的,因为认知是有界限的。即使我们想要摆脱认知局限对我们的影响,但是抽出认知后我们就什么都不知道了。但是关于认知具有局限性本身也具有一些假设,就是我们认识到的不是绝对真理。说白了把认知看作是受折射的光,但是这点本身也值得受到审查。黑格尔认为主客观之分是一种欺骗。
要想声明科学高于其他的异见靠的不是断言,也不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展现对方的无知,而是引导对方回到自己的观点中找到缺陷并给出一种更好的想法